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2011年度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编辑:董家魁 发布日期:2012-05-05 浏览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2011年度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5月30-31日在黄山市委党校隆重召开,黄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叶长荫、全国资深徽学专家叶显恩,市社联、市文化委、市民政局相关领导与会并作重要讲话,徽州本土以及来自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徽学研究机构的徽学专家及青年才俊近80人与会研讨和考察调研。
    会议期间,副市长叶长荫做重要讲话,指出,要把徽州文化的产业化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旅游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他祈愿并深信研究院今后一定会和其它徽学研究机构团体一道,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共同努力,推动徽州文化研究事业走向新繁荣!
    市政协副主席张俊杰代表新增学术顾问讲话,他就徽州文化研究的时代性、世界性、系统性若干方面的问题做了深刻剖析,指出,徽州文化研究,需要一个开放精神、世界眼光;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是徽学走向世界的又一个契机;徽州文化研究院在宏观组织策划做很多工作,还要再加努力,使民间单体的力量形成系统,发挥好本土的研究者、外地的大专家两支力量,使徽州文化研究逐步走向完整的系统研究。
    研究院叶鸣声院长在会议上勉励因对徽文化研究的兴趣、事业热爱走到一起的徽学专家与青年才俊们,在徽州文化的研究、传承、创新中走得更高,走得更远。
    市社联汪炜主席总结了当前徽文化在黄山的发展态势,他指出,目前在黄山,有丰富的文化符号的旅游景点越来越多;有丰富徽文化元素的观赏景点越来越多;有丰富徽州学内容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有丰富徽文化保护与弘扬的政策法规越来越多。并就今后的徽文化研究工作做了设想与规划。
    会议期间,研究院总结汇报了近年来的研究、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新增了学术顾问、院领导及研究员诸类研究力量;并对研究院主编的《歙县》、《祁门风俗与氏族》、《瘦竹文存》、《吉阳吟稿》、《赛金花说唱传奇》等新书举行了出版发行仪式,并向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黟县徽州文化联谊会、徽州区徽文化研究会、绩溪徽学会诸单位赠送了发行书籍。
    会议期间,围绕“徽州文化遗存的调查与保护”、“如何实现徽州文化研究的现代化与传承、保护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将电视纪录片《徽商》如何拍成精品的问题”三方面的主题,研究员与青年才俊们分组进行了热烈而卓有成效的学术研讨:
     一、关于徽州文化遗存的调查与保护问题
余重阳主席认为:保护的矛盾,一个是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建筑的矛盾;第二,旅游对建筑造成的破坏;第三,群众的观念与法律执行的矛盾;第四,资本引进的冲击。陈琪研究员认为:新农村“百村千庄”建设利大于弊,民间民俗祭祀仪式要求口传心授,对此保护也很迫切。同时口述文化目连戏的保护也很紧迫。建议徽州文化研究学院派专家学者要深入实践,不要就文献做文献。陈继腾研究员认为:徽州文化遗存的现状惨不忍睹,破坏严重,如异地保护现象其实就是一种破坏;徽州文化遗存的保护光靠文字不行,要上升到法律层面,并将保护与转化结合在一起,与市场结合在一起,让文化价值转化成市场或旅游价值。汪晓东研究员认为:保护很难办,主要靠政府,但政府也有困难。婺源交通不便,对徽文化建筑破坏较少,徽文化保护主要是资金问题。安徽大学徽学中心胡中生教授则谈了徽州家庙的保护问题。罗会定研究员认为:徽州文化遗存包括许多方面,内容相当丰富,而古建筑遗存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呈坎有明代古建筑20多栋,但许多建筑遗存正在湮没。目前的保护力量还不够,主要是经济造成的。黄山市制定了“百村千庄”规划,我的理想是“千村万庄”。徽州文化研究院要与市领导需要进一步重视保护问题,经济上给予支持,如不抢救,五年之内许多徽建筑面临着倒塌的结果。柯仲俊研究员则以黄山大狱、义礼乡成革命基地、徽州的科举教育制度等具体例子谈了徽州传统文化保护的具体做法。郗延红副院长指出:徽州文化遗存亟需加以保护。文化遗存包括物质性的与非物质性的。物质性的包括建筑体,如古园林、戏台、建筑、亭阁、碑刻等,介质物:文书,碑刻资料等;历史名人遗迹、名人墓葬。徽州文化绝大部分属于非物质性遗存。我们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二是保护利用与发展旅游的关系;三是保护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汪双武研究员指出:要进行徽文化遗存的调查与保护不但要政府、党委的重视,而且民间团体亦要重视。我们自身要进行实地调查,写文章。徽州地区方言在慢慢流失。我们要呼吁政府的重视,个人亦要努力从本身做起。程景梁研究员认为:百村千幢是市里的一个工程,是一个徽文化保护工程;城市化对徽州文化遗存的破坏。
     二、关于徽州文化研究的现代化与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
安徽财经大学的曹天生教授认为:宣纸的起源来自于徽纸,对其传统制造工艺的保护迫在眉睫。绩溪县徽文化研究会会长黄来生认为:关于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工程很有意义。绩溪文化局局长洪树林主要就绩溪的人文历史作了介绍。认为旅游宣传与违背历史事实的矛盾给徽文化也造成了伤害。吴宪鸿研究员认为:努力表现鲜活而流动的古徽文化需要把徽文化研究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徽州师范学校校长方光禄则认为徽州文化的研究在本土由谁来做是个问题,《徽学研究》杂志稿源太过单一,研究后继乏力。盛学峰研究员认为:徽州旅游文化的研究第一是要把握好旅游生态的有机结合;第二是要与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联系;第三是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
     三、关于将电视纪录片《徽商》如何拍成精品的问题
市政协副主席胡宁认为:目前的徽文化研究还缺少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一是缺少足够多的领军人物,如像叶显恩、栾成显等徽学研究的大腕级人物不够多,徽学研究的队伍还未能汇成一股强大洪流;二是缺少足够宽的研究领域,如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联系还不够紧密;三是缺少足够新、足够远的世界互动,目前主要是在日本、韩国等汉文化圈内交流,与世界其他地方学的交流不够;四是缺少足够浓的社会氛围,目前虽然开了一些徽学研讨会,但总感觉还缺少更浓的学术交流;五是缺少足够大的一面旗帜。同时,他还就电视纪录片《徽商》提出三点想法:一是很期待;二是感觉此事不好做,因为过去已经有人做了,同时大家对此期望值很高;三是一定要借鉴最新的徽文化研究成果,要赶快抢救一些徽文化资源(要抢救活的、重要的影视材料),此纪录片一定要面向世界,一定能打的出去,要卖到世界上去。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资深徽学专家叶显恩教授指出:拍摄徽商纪录片,反应了徽州文化的各个方面,对全面展示徽商有重要的意义;拍摄《徽商》可以借鉴以前拍摄的电视作品的经验、教训,可以听听大家的意见。《徽商》总导演叶海鹰认为:既然晋商出了几部有影响力的电视剧本,那么我们徽商也有信心出一些影视精品。并对《徽商》纪录片的内容构想进行了阐述。郑建新研究员则提出三点想法:一是花费三年时间拍摄此纪录片,精雕细刻,相信一定能出精品;二是作为安徽电视台拿得出的作品,定位较高;三是感觉此片不好拍,因为电视上已播过《徽商》、《徽州》等作品,然而知难不难,相信剧组一定有信心把此事做好。同时提出:要把《徽商》纪录片立起来,要有三个表现:一是徽商在发展过程中激励人心的故事;二是要有情感的东西;三是要把徽商的成就展示出来,要把徽商的东西全面、准确的表现出来。翟屯建研究员认为:一是要有主导思想,形式要有整体构想,要把基调定好;二是徽商的兴起、发展、衰落过程大家都知道,而当时社会的舆论导向、徽商的思想意识要展示出来;三是只反映古代徽商还不够,还要反映民国时期以及后来徽商的活动情况;四是要把整体与细节结合起来,创新精神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五是徽商内部的竞争精神要有所反映,否则徽商不会发展壮大起来;六是徽商对徽州文化的促进作用要展现出来;七是徽商对社会慈善事业的资助与扶持要展现出来,尤其是徽商发财后不只是想到自己,也会想到别人。柯灵权研究员认为:要抓住徽商为何能雄飞明清商界三百年这个关键点做文章,并指出:徽商是一支文化商帮,一是受家庭教育;二是做生意时受到了掌柜的教育(如果生意做不好就会被人瞧不起);三是受到会馆约束。该片不管怎么拍,一定要抓住徽商的魂和根,否则就会沦于肤浅。胡成业研究员认为:徽商与徽州名人有紧密关系,可做成一个故事,如朱熹、戴震、胡适三座高峰;徽商与徽州女人、徽商与徽州书院也可作为细节来描述。邵之惠指出:《徽商》纪录片要表现徽商的以下几点:一是徽商的拼搏精神;二是徽商的诚信;三是徽商的善举;四是徽商妇;五是徽商会馆;六是徽商的投资形式等。毛新红副院长认为:拍摄《徽商》要有艺术感染力,要展示徽商“人本”的特点。汪顺生研究员认为:徽商经营的老字号可以挖掘,如印章、徽商家书等都是很不错的;余治淮认为: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徽商有哪些特点;徽商的特点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是应该重点宣传徽商积极、上进的一面。安徽师范大学梁仁志副教授认为:首先,《徽商》纪录片必须要有创新,不是简单地超越前面已播出的徽州纪录片,更有给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这样才能真正吸引观众;其次,此片必须回答近代徽商的归宿问题,这是观众非常期待的问题;最后,还必须对侨寓地徽商及其与徽州本土的关系问题予以关注。安徽师范大学董家魁博士认为:该片要真正突出徽商的特点,要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卢森林认为:该片立意要搞准;要反映现实问题,从徽商中找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一定要有现实指导意义;不要忘了徽州文化中的“教育”二字,徽商非常重视教育;表现形式就定在汉文化圈内,如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黄山市委党校 毛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