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论著推介 >> 正文

历史学的境界.高华著.279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
编辑:董家魁 发布日期:2016-01-28 浏览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本书是已故著名学者高华教授的文章结集,包括专稿、演讲、书评、时事观察、论文评议、讲课记录等,既为读者梳理了现代史上的若干关键问题,也能看出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对现实世界的独到把握。在评论龙应台等人的书时,我们看到读者高华难得倾注了极大的情感,用敏锐的感悟力,表达对个体生命在时代洪流中浮沉不定的同情,读来不无悲凉。高华教授曾到台湾讲学,尽管时间不长,但仍旧发现了一些深层的潜流,他对当地社会的观察和分析,如今看来依然弥足珍贵。在评价学术著作和论文时,他表现得犀利而直率,往往能精准地把握肯綮,直指关键,而这些看似零散的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正体现了他治学的精髓。借助于历史学,高华教授展现了自己的辽阔视野、家国情怀和历史文化意识,如果说个体生命对历史的体会和理解是历史学的最高境界,毫无疑问,他用自己的著作和生命历程为我们进行了具体的诠释。



目录

革命、内战与民族主义
创建中国现代民族独立国家
谈中国20世纪的革命、内战与民族主义
蒋介石民族主义观之得失
谈谈抗战历史的几个问题
谈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败
读书有感
六十年来家国,万千心事谁诉
他何以选择离开
冷战年代一位读书人的困窘和坚守
“思想”的累与痛
读毛泽东词《人有病,天知否?》
在海峡的那一边
台北二二八“牵手”的现场观感
不让选举妨害正常的社会生活
选战中绿蓝两营的动员形式
2004年“三二〇”之后台湾的选举震荡
近距离感受“台岛心态”
激进主义的再思考—从台湾谈起
历史学的技艺与观念
近年来民间的当代史书写
对张鸣“近代中国教育之我见”的点评
对周晓虹“中国农业集体化的动力”论文的评述
国家主义的文字、图像的再造
与研究生谈历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和研究生谈几本史学名著
论文点评
答客问
答学生:“王实味叙事”是如何形成的?
答《时代周报》:历史研究作为志业
答《亚洲周刊》:回看国共六十年


媒体评论

杨奎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高华先生肯定是近代史学界研究党史的佼佼者。在近现代史研究领域,还有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两方面他都领风气之先。他的研究有很强的个性,也有很强烈的现实关怀,表现了一个学者的诚实、正直和独立思考。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高华兄是对中共政治有最深邃洞察的当代学者……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思考和勉力写作,没有什么人比他更对得起历史学家和思想者的荣誉了。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高华是我见过的最认真、最严谨、见识非凡的史学家,是我的良师益友。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学者,一个自甘贫贱的坚持学术操守的学者。高华的成就,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但他的为人,更令人钦敬……高华很穷,其实富有天下。
钱永祥(中研院研究员)
我猜测,围绕着“家国六十年,河山千万里”的思绪与关怀,陪伴着高华的最后几年,直到去世。他在去世前一年所写的一篇文章,结尾处引录“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表达了他的未竟抱负,也正是他留赠无数朋友与读者的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