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中心新闻 >> 正文

第九届“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芜召开
编辑:姜丰收 预审:常泽宇 终审:刘道胜发布日期:2025-05-04 浏览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本网讯(历史学院 张千雨 陈奇)4月26日至27日,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芜湖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日本熊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黄山学院、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黄山市社科联、中西书局、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等高校、科研机构及新闻出版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开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区域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小春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王振忠教授与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小坡研究员先后致辞,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道胜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在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见证下,会议举办了《千年徽州文书集萃》新书发布仪式,刘道胜与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谢晓博编审共同为新书揭幕。

开幕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封越健主持主题报告环节,南开大学教授卞利、日本熊本大学教授伊藤正彦、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时龙、暨南大学副教授黄忠鑫分别发言,展现了徽州文书研究的最新进展。主题报告不仅深化了学界对徽州社会宗族整合机制、商业创新范式、地权分配逻辑及文化建构路径等运行体系的认知,更通过区域个案透视推动了关于中国传统社会深层结构的理解。分组报告呈现多维研究图景,部分学者聚焦古代基层治理体系,从官民博弈机制、法律实践形态等维度解构古典中国的国家治理范式;有的学者深耕徽州社会史,通过宗族谱牒、契约文书及地方志资料勾勒宗族网络、日常生计、水利兴修等社会生活图景;徽商研究则兼顾传统商帮的兴衰脉络与近代转型困境,揭示商业资本与地域社会的互动逻辑,学者们围绕徽州区域史展开跨学科对话,既有微观实证的精细考证,亦有宏观视野的理论阐释,学术争鸣与思想交融贯穿始终。

闭幕式上,王振忠教授总结发言,他感谢组委会辛苦付出,充分肯定研讨会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认为提交的论文议题广泛,参会学者研究视角多元,对徽州区域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研讨会在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